扶貧道上踏歌聲——來自池州查覓包養價格市人大機關的幫扶故事中國扶貧在線國家扶貧門戶

“青”“黃”彩繪金光道

新春伊始,池州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再次來到楊街村青梅種植基地,看著一棵棵精壯的青梅正在抽著新綠,還有樹下一株株迎風搖曳的黃精,他們高興地與駐村包養工作隊和村兩委幹部一起研究了下一步管護細節。駐村幹部、市人大教科文衛工委辦公室副主任吳瑤感慨道:“沒有常委會領導,就沒有這一道道‘青’‘黃’的美麗風景。”

2018年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金慶豐上任之初,就與副主任張瑞中、秘書長張澤民來到扶貧村,他們在聽取楊街村匯報後,指出盡管該村當年已“出列”,但基本上靠的是“政策輸入”,自身幾乎沒有“造血”能力。出列後的貧困村發展路在何方?他們深入調研找優勢、積極主動謀思路。通過多方對接協調,邀請安徽溜溜梅集團實地考察並充分論證楊街村山地多並適宜種植青梅。然而,當初村里有不同聲音,有的說種青梅見效慢,有的說山地流轉麻煩多,有的說種植青梅一次性投入大,錢從哪里來?他們與駐村幹部一起,耐心做工作、講長遠,講種苗供應、技術指導和產品銷售的“難題”都歸企業,而村里只承擔適村宜民的種、養、管、采。同時,經商量,貴興礦業以設立基金的創新方式給予支持,當年200畝青梅如期栽種。新產業催生新激情,緊接著連續兩年又種植了300畝。有一次,機關幹部來村里參加義務勞動時發現,有些村民家晾曬有野生黃精,一打聽得知村里山林里自古就有黃精。“可不可以在青梅地里套種黃精呢?”他們請教中藥材專家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於是,請來農技人員與村幹部遴選適合套種黃精的青梅林的山坡地,連續兩年套種了100畝黃精。

如今,楊街村青梅、黃精特色種植產業正在向規模化、基地化邁進。

楊街村青梅種植基地

大河漲水小河滿

臘月二十九,駐村第一書記、市人大研究室副主任趙越走在月初才修好的楊街村嶺上機耕路,眼前的一公里道路是他近四年來的“心病”,直到去年才爭取到100萬項目資金,為全村打通了最後一條致富路、振興路,他喃喃自語:“我也可以回家安心地陪老人、孩子過個年了。”

2017年5月,作為第七批幫扶幹部先遣人員,趙越嚴格要求自己駐村先駐心,他卷起鋪蓋進村第一天,在村幹部的引領下,拿著貧困戶名單一家一戶地走訪,山區人家多分散、偏遠,60戶,他硬是走了半個月,一雙新買的運動鞋走穿了四個窟窿。要想富先修路,這是趙越走訪後的強烈感受。因為路的原因,有些家里的山貨無法外出銷售。當他將這個想法向市人大機關黨組匯報之後,得了有力支持,市人大辦公室四年中從單位辦公經費中擠出60萬元用於貧困戶入戶道路硬化、水毀道路橋梁修覆、村部廣場擴建、便民服務大廳建設。趙越還充分發揮人大聯系單位多的優勢,他每次回城都帶著項目,用他的話說“我就是貧困包養網村的‘丐主’”,四年中他和駐村工作隊為楊街村“討”了240多萬元,鋪設了穿村的柏油公路,亮化了村民組道路,改造了所有貧困戶的危房,加固了三口山塘、完成了飲用水和改廁工程、美化了沿河堤岸……楊街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畫家專門到此開畫室寫生,村民仿佛成了畫中人。

俗話講,米缸里有不如倉里有,倉里有不如田里有。出列後的楊街村如何走得更穩、更健、更遠,是擺在趙越面前的重要課題,他與村兩委幹部上千次地商討、謀劃,尋求楊街村的集體經濟發展之路,那段時間他的頭發大把大把地掉落。可喜的是他的辛勞指數逐漸換來了村民的幸福指數。在他的帶領下,楊街村的產業“無中生有”“有中向好”:60千瓦光伏發電站建成了,扶貧車間開工了、青梅基地種下了、畜源牧業入股了、油用牡丹生廠了……僅兩年時間,村集體經濟從2014年僅有的公益林補助5萬元增加到24萬元,

萬畝牡丹花期盛開季節引起遊客前來

如期實現了脫貧出列。很多村民在脫貧致富路上,都為趙越豎起大拇指,由衷地稱他為“我們趙書記”。

春節後,趙越提前一天匆匆趕回楊街村,他又在擘畫鄉村振興的新藍圖……

扶上新路又送程

“良好啊,在家曬鹽肉呢。”去年臘月,到扶貧村日常走訪的市人大副秘書長程平來到貧困戶楊良好家,遠遠地見他趁包養網著好天氣正在往門前的竹桿上掛鹽制的鹹肉,親熱地打起招呼,並上去幫他串肉、掛肉,拉著家常了解他一年的光景。

楊良好先天有歪脖子疾病,他老實勤快,他的孝順是出了名的,也正因為母親長期癱瘓臥床,他床前床後地服侍不得外出做工,家境跌入貧困。母親病逝後,楊良好一度情緒低落。

程平結對幫扶楊良好之後,一方面與駐村工作隊商量為他爭取了一些扶持資金,發動人大幹部購買他家的雞蛋、黴幹菜、黃豆等農產品,一方面從她所在的民進黨派企業中幫他尋找工作。2018年夏天,程平看望在一家服裝廠做保安的楊良好,得知他在醫院護理母親時,一病友見他又能幹又幹凈,便辭去自己的護工,卻請了他。聽說現在醫院和有些家庭對護工需求很大,工錢每天高達200多元,可他苦於沒有護理證。程平一聽,荒年餓不著手藝人,這是好事。她立即開包養網車跑人社局,得知有三家技校可能在開辦護工培訓,她又頂著烈日一家一家的跑,終於在第三天,楊良好坐進了市區一家技校的護理培訓課堂。在程平的爭取下,校方不僅減免了他的學雜費、住宿費,還給他每天提供打掃衛生的公益崗位解決了飲食開支。楊良好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但當他拿著護工證件去找工作時,屢屢吃了閉門羹。此時,程平又及時伸出了援助之後,不僅幫他找到了一家願意為貧困戶免費“掛靠”護工的平台單位,而且在市內三家大醫院給他爭取到優先用工的“資格”。楊良好憑著自己的技能、勤勞和誠實,他的護工之路一帆風順,每年收入五、六萬元。

告別楊良好,他一個勁地要送程平一掛鹹肉,程平婉拒後祝他春節快樂,並對他開玩笑說:“你這日子可不只是‘良好’啊,明年還要更加優秀喲!”“謝謝程大姐!也祝您全家幸福。”他又露出憨厚的笑容。

接力幫扶顯真情

正月初六,市人大財經預算工委原主任高彩琴約上市人大人事科科長錢華萍,倆人買上牛奶、水果來到市第二人民醫院,看望正在這里透析的楊街村貧困戶楊松林。楊松林見到高彩琴,拉著她的手激動地說:“這大過年的,你們不陪家人,還來看我,叫我說什麽好呢?”

楊松林在村里是老藥罐子,數種疾病纏身,原本殷實的家境硬生生地被拖成債台高築。2018年,禍不單行,剛過60歲生日的他又被檢查出尿毒癥,需要不間斷地進行透析,僅此每年需要20多萬元。面對如此之高的醫療費,楊松林只得嘆息命運不公,他決定放棄治療。時任市人大財經預算工委主任高彩琴得知情況以後,及時來到楊松林家里,給他講不讓一個人在扶貧路上掉隊的政策,給他講面對人生逆境而行的奮鬥故事,幫助楊松林重新樹起生活信心。回到城里,高彩琴立即到醫院找到院領導,為楊松林爭取到透析醫療的最優惠待遇。同時,她四處奔波,不僅為楊松林去爭取到包括“351”“180”在內的所有醫治救扶政策,讓他基本不花一分錢能治療所的疾病,而且與駐村工作隊一起為他制訂了精準的個性化脫貧計劃,2019年他整個家庭收益達1.7萬元、報銷醫療費用8.7萬元。年底高彩琴再次見到楊松林時,他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可此時,高彩琴面臨退休,誰來接力幫扶楊松林?她多次與市人大機關領導商議,決定由為人熱情、充滿愛心的錢華萍接替,這讓她心頭一塊石頭落了地。退休前,高彩琴帶上禮物,與錢華萍一起到了楊松林家進行了一場溫情的“交接”。錢華萍自從與楊松林“結親”之後,她除掉堅持每月日常走訪,還多次抱著包養尚小的孩子到醫院去看望生病的“爺爺”,以至後來,過不了幾日,孩子還吵著要去看“爺爺”。高彩琴退休後,長年在北京,但她仍然不間斷地給錢華萍和楊松林打電話,了解楊松林的病情和脫貧後的生活。

告別時,楊松林將她們送出住院大樓、送到醫院門外,方才回頭,他多次說:“我這是老毛病,你們不要太掛念了,現在政策好、醫療好,日子也好,你們就放心吧!”此刻,春雨如酥,今年注定又是一個好年景。(阮德勝)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